找到相关内容92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11)

    怎么不如法,都应该把他看作具功德者。然而,当今有些现象并不太乐观。 但不管怎么样,我们首先应当听受佛法,在上师面前断除一切疑惑,对佛法生起坚定不移的定解,然后再趋往寂静的地方,通过修行来调伏...,通过这四种窍诀来调整,成千上万的修行人趋入了解脱妙道。 外境对心识的作用非常大,不管用心理学的理念解释,还是用大乘的禅修来剖析,这一点都是成立的。达摩祖师云:“如墙壁,外缘断尽,内心无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菩萨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14311317944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讲记(1)

    不行,有条件也不行,反正心里有种说不清楚的痛苦,但通过佛法调伏后,随时随地都觉得快乐。当然如果获得了佛果,有漏的痛苦全部会消于法界,而这一切的来源就是佛法,也即《佛子行》中所阐述的道理。   ...的话,某些人可能吓坏了,有个人曾得意地说:“我已经念了一万遍阿弥陀佛心咒了!”这可能不算什么,但若一直这样下功夫,一心一意地持诵心咒或名号,相续中必定会生起大悲。   这里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佛子|菩萨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3/08123320942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讲记(5)

    的烦恼,如果能调伏的烦恼,那么外敌都会一一灭尽。否则怨敌会遍满虚空大地,寂天论师也说:“顽者如虚空,岂能尽制彼?若息此嗔心,则同灭众敌。”   在六七十年代,许多国家的... 现在还是讲世俗菩提,世俗菩提分为入定修他交换、出定烦恼转为道用。出定又有四种转为道用——不欲转为道用、安忍转为道用、兴衰转为道用、贪嗔转为道用。前两个已经讲完了,现在讲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佛子|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3/08211121004.html
  • 金刚乘

    如果能够控制,那么在这个控制的过程中,大乐的瑜伽体验便会产生。当你的完全调伏,不再须要用任何方法加以控制,这时便出现最高的悟境——这是小乘、大乘的基本理论,而金刚乘也接受。有时候,心被定义为...从这点上可以看出,是轮回、涅槃的基础。  金刚乘关心如何调伏、训练,此外,还有认识。它也调伏你的身体——这是观想的目的之一,也是金刚乘独特的地方。金刚乘是唯一能让你此生即身成就圆满佛果的...

    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549868.html
  • 敦炯朗巴新伏藏派传承祖师的事迹

    念经,也不会看见他转经筒,简直就是一个疯子。所以说,我也希望做为一个实修派的后起者,也希望你们都能踏踏实实地修行,如果仅仅把心念放在一种外相上而疏忽了切实调伏的修行——一方面会导致功德不能增长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1654373.html
  • 心灵的宁静系世间和谐之基础——关于佛教心性论与荣辱观

    正视现实,调适、调伏,以达到和谐安宁之境界,并以此为基础,普被群机,度化大众,共守唯意业马首是瞻之三业,缔造世间的和谐。而世尊老人家的存在,以及他自身的觉行,非常具体地向众生、僧团、社会展示,...有效社会管理,推进社会整合,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,协调各方利益,保持社会均势。但归根结底,一切社会和谐和人天和谐,是以人间和谐为基础的,而人间和谐则唯以众生和谐、调适、调伏、知荣辱、生惭愧马首是瞻的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1460233.html
  • 宁玛巴噶陀派源流

    精华在于律宗,所以一切言行举止,要仔细谨慎;   佛法的要旨不在对语句经文的通达,而在于其中胜义心要之理解与实证;   不论在显密大小乘任何次第中,没有比调伏更为重要!   你们应把自己放在卑微之...公主被迎请入藏时,其嫁妆里各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及大量佛经,当时,为安置佛像及佛经,并为了调伏古地形学说认为西藏地形有如女罗剎恶魔的说法,而大事兴建以大昭寺、小昭寺为主的108座寺庙,此时虽然兴建众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5762215.html
  • “随意三昧”及其当代意义

    见道证果是佛陀的弟子们生活、修行特色。其中有因见修渠者治水,造箭者调箭,木匠凿木,河水流动、牛拉车,蛇猫相斗、双鹰相争、驯象、跳舞、做饭炒菜等等因缘而调伏、观修人道者;有观己白发,顿悟无常,即从修观...“随意三昧”及其当代意义  程 群  太虚大师曾说:禅“直从释迦未开口说法前的觉源心海,打开了心彻天彻地的大光明藏,佛心,印合无间”。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,禅为“佛学之核心,为中国佛学之骨髓...

    程 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2263770.html
  • 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佛学思想探微

    永断一切恶行种子。  能忍  是指“唯由心灭除忿等修习圆满,非为观待一切有情悉离暴恶,非能办故,调伏即能成办所为事故”。⑩重在调柔心的寂静之态。  精进  是指“缘善所缘,勇悍为相”。[11]即...中士道是在下士道的基础之上,旨在“厌舍生死一切事已,依此因缘而发大菩提,引入上士”。⑦中士道的修行比下士道高了一个层次,能够厌舍生死一切事,达到趋涅槃的境地。但这与上士道相比,还未得究竟佛果,只是...

    牛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5968808.html
  • 临终关怀与尊严死亡

    避之唯恐不及的事,但从修持者的眼光来看,病苦是转化心地、调伏的大好机会,死亡的关卡更是脱离苦趣的紧要关头,保持安详、宁静的心便很重要。   五、如何吉祥死   不管心理上对于死亡是逃避、畏惧,...的恩怨情节会浮上心头,放不下,舍不得心爱的人,也希望交待未了的心愿。由此可知,帮助临命终者获得身、、灵的全人照顾,求取心理的平静,安详的舍报离开,使生者死者都没有遗憾,才真正能让生死两相安。  ...

    庄耀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5081211.html